2020總統立委選舉重點節錄

alred marchen
4 min readJan 31, 2020

--

A 選舉投票率來到74.9%,八年來新高。透過選舉這個過程,台灣作為一個「民族」的想像與建構只是不斷被加深。就如同原始部落透過共同的儀式(祭典)來區分他/我(他們是唱八部合音,我們是做豐年祭的,所以我們和他們不是同一個部落)。無論大家嘴上說認同或是不認同中國/中華民國/台灣,經過共同的儀式(選舉,以及結束之後的認輸與握手言和),民眾下意識地對「台灣」 — — 作為一個「民族國家」 — — 的認同只是越來越強大。

B 蔡英文得到史無前例的民意基礎,確立了台灣人的反中意識。國民黨的「九二共識」論述已經被掃入歷史塵埃中,此時的國民黨 — — 或是任何想要走保守路線的政黨 — — 需要提出一套新的中國論述以及對兩岸關係的想像。

C 然而,若說國民黨「大敗」那就不對了,國民黨這次其實表現得很好。總統得票率相較於2016年增加了7%,不分區得票率增長了約6%,區域立委增加了2席。但這真的是因為國民黨有什麼成功之處嗎?應該只是因為親民黨的衰敗,導致部分選民轉而投給國民黨(2016總統選舉親民黨有12%,2020年只剩下4%),以及國民黨極端化,吸引到在政治光譜上更邊緣的選民(原本投給新黨、統促黨的人)。

D 立法院的結構沒有太大變化。民進黨減少7席,但仍然過半,一方面是因為民進黨禮讓小黨、無黨的候選人,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民眾雖然認同蔡英文的台派立場,但並不見得認同民進黨的政策。國民黨受益於不分區立委,增加了3席。民眾黨意外地有五席,可以期待民眾黨將來會有什麼樣的表現,到底是紅還是白看下去就知道了。時代力量減少兩席,主要是因為區域立委洪慈庸落敗、林昶佐出走,政黨票是增加的。關於時代力量和民眾黨,可以看這篇有趣的分析

E 本次的黑馬是台中的區域立委陳柏惟,對決政治世家、黑道出身、地方派系耕耘30年的顏寬恆,他使用新穎的選舉戰術、親民的身姿,以及激情的閩南語演講風格,結合拜票與網路宣傳兩種路線,以幽默、樂觀、積極的態度喊出各種創意口號。他還開玩笑地說:「我覺得顏寬恆會投給我,這樣他就可以不受家族牽制,去做他想做的事。支持陳柏惟,就是放顏寬恆自由啦!」

F 另一個表現很亮眼的是台北的吳宜農,儘管輸給同樣年輕的蔣家後代蔣萬安,但能夠在深藍的中山、松山選區對上高人氣的對手,並且得到不錯的結果,想必也累積了不少人氣。我很欣賞吳宜農這個人,前幾天在和一個外校的人討論校刊社時,他說:「走入人群是比走出人群更困難的事。」我完全認同。親自走上街頭,為社會付出(走入人群)真的比在學界鑽研學問、在公司裡上班(走出人群)困難太多了。想必這對吳宜農來說只是個開始,他有一些不夠草根的地方,個性上也有點太嚴肅、不夠親民,在這次的磨練之後,未來應該會有優秀的表現。

G 花蓮的蕭美琴敗給前花蓮縣長、司法案件纏身、2019年才剛出獄、每次躺著選都選得上的「花蓮王」傅崑萁,如果說陳柏惟是對地方派系的一大打擊,那傅崑萁就是地方派系的反撲。儘管很為蕭美琴惋惜,但她這種帶有精英色彩的人其實不太適合選區域立委,區域立委還是要由陳柏惟這種很會選舉(到底會不會問政就不得而知了)的人來負責。

H 如果真的要為這次選舉下什麼結論的話,大概會是「開始」吧。人們對政治沒有那麼冷漠,新的保守陣營民眾黨冒出頭來,黃國昌離開政治核心,時代力量因此面臨人事與路線上的改革,新星如陳柏惟、吳宜農、賴品妤浮上檯面。

I 但在蔡英文的碾壓性勝利之下也有幾個警訊。民進黨不分區、區域立委得票率下降是其一,顯示出人民雖然認同蔡英文這個「人」,以及她所代表的台派立場,但大家其實並不那麼認同民進黨這個「黨」的政策。其二是地方派系的復甦,如花蓮王傅崑萁、黑社會出身的羅民才、曾經立委五連霸的楊瓊瓔。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