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g 14, 2021
我算是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這種類型的人,所以康橋種種不合理的地方,反而成為了我想要變得更好的動力,原本剛轉進康橋時真的是超級討厭這個地方,但三年過去,也算是半隻腳踏入主流階級,也找到為數不多的,有相似理念和思考迴路的朋友(比如文中提到的杜省辰),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愛之深,責之切,明明康橋是這麼有潛力的一所學校(主要是因為學費很貴,所以有超乎想像的豐富資源,尤其是在學術還有體育上),但卻沒辦法好好發揮,有點可惜吧。
非主流的孩子,我覺得在康橋還是有自己的天地的,畢竟非主流的人也為數不少,所以過上平穩的學生生活也不算太困難。但正如我當才提到的,康橋有這麼多資源和機會,但卻只有一部份的學生懂的如何運用,會去主動爭取,這有點可惜。當然這不是說非主流的孩子沒有上進心什麼的,這就跟「窮人之所以是因為他們懶惰」一樣,把社會結構的問題完全歸結於個人,我比較傾向探討社會性的因素,也就是文中提到的,所謂社交資本的問題。